2018年11月3日 星期六

2018-09-23-風化石柱群、礦區吊橋、德蘭赫勒游客中心、泰瑞爾恐龍博物館、小教堂

7:20  飯店提供的早餐
蒜頭酒
導遊大堂唱名出發
8:30上車,今天人數較昨天多換成中型巴士
天氣依然不好,沿途又是雨又是霧,途中車上根本無法拍照
10:15  風化石柱群停車場 ,天氣有好一點了
停車場簡易廁所=環保廁所,沒水所以無法洗手、沖水,男女都一樣
"Hoodoos "是印地安原住民對一根根的風化石柱的總稱
他們視風化變形的石柱為"不祥之物" 山谷泥濘的地形為"惡地 "
這裡也是恐龍化石挖掘地之一(恐龍谷)所以景區範圍是由泰瑞爾恐龍博物館管理維護
石柱是泥土加岩石組成,泥土層在風、雨長時間侵蝕下會慢慢流失變形
成了很有特色的地質景觀區,是到恐龍博物館參觀之前必到之處
先到這裡才能理解見識到恐龍化石出土原地的地形原貌,
 當初也是因研究這奇特地形,地質學家泰瑞爾,才會在1884年發現最初的恐龍骨化石
下雨沖刷下來的泥層很滑,導遊特別交代別下去走
果然有小朋友下去跌倒了
我趕緊拿一包面紙+濕紙巾給小朋友擦 
Red Deer River 紅鹿河 
往礦區老吊橋路標
10: 47  Star Mine Suspension bridge 星礦吊橋
介紹 礦區牌子
1913年早期到20世紀未,煤礦工人乘小筏到對岸工作沒有任何橋梁
吊橋最初是輸送運煤纜車(琉瑯)的空中纜線,直到20世30年代中期鐵軌開通至礦區
空中索道纜車也功成身退改建成吊橋供工人進出礦區工作
1957年煤礦停採,1958年省政府重建這座橋開放給遊客成觀光吊橋。
一個舊礦區,一座舊吊橋 一條紅鹿河,轉型為景區
很像台灣早期的平溪、十份 、猴洞, 礦業由盛而衰如今都成熱門景點了
跨越紅鹿河的鋼絲鐵網吊橋全長117公尺 ,一次限載 20人上橋
今天換導遊,這位更年輕會說粵語
來這裡除了走吊橋聽導遊講故事,舊礦區真的沒什麼可看
出發往恐龍谷小鎮
聽導遊說:鼎盛時期有上萬人來這邊打工,如今少了煤礦工人,沿途都很荒涼
印地安人的惡地,很像鳥不生蛋的地方
德蘭赫勒小鎮遊客中心,艾伯塔龍(Albertosaurus),可買票進去頂部參觀
從遊客中心到博物館還有 8公理
德蘭赫勒本是一個人口不足八千人的小鎮﹐還好有世界聞名的恐龍博物館在此,
一年吸引來看恐龍化石的遊客量竟高達40萬
室外很多大恐龍、小恐龍,孫子是恐龍迷,如果有來一定很開心
皇家泰瑞爾博物館(Royal Tyrrell Museum) 
是全世界最大和最全面的古生物博物館,從遊客中心過來博物館還有 8公里
位於加拿大艾伯塔省中部德蘭赫納鎮 (Drumheller51°27′48.8″N 112°43′09.6″W)。
 博物館成立於1985年,以泰瑞爾命名以紀念加拿大地質學家約瑟夫·泰瑞爾,
他在1884年發現艾伯塔恐龍骨。 1990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賜「皇家」稱號。
導遊先幫忙訂午餐
漢堡薯條可樂餐
門票處 
每人在手掌背面蓋章取代門票方便自由進出
"The Story of Life生命的故事"
入口處浮雕,是加拿大藝術家Lorraine Malach的陶瓷壁畫,壁畫由十個面板組成,它描繪從前寒武紀到白堊紀生命演變形式
地質學家約瑟夫·泰瑞爾
展場入口
有些是模型有些是真實化石,下面都有字牌介紹
艾伯塔龍(Albertosaurus)家族模型
下面幾個都是出土的真實化石,證實恐龍確實存在過
鴨嘴龍尾巴,估計它的身長約有10公尺
黑美人
跟據解說:是1980年夏天兩位高中生在釣魚時發現的,是白堊紀末期雷克斯暴龍的化石。
黑色的骨骼、牙齒則是因為礦物質僵化期間染色造成的。
因肢體形狀漂亮、完整、烏黑而有黑美人之稱,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。
保存完美死亡姿勢
這個化石是在省立恐龍公園 Dinosaur Provincial Park 所發現的,是世上博物館藏中最完整也是最珍貴的化石之一, 而它經典之處在於被發現時的死亡姿勢,頸骨向後拉伸,頭骨朝向尾巴。
艾爾伯塔省在白堊紀時期地層活躍,導致廣泛的火山活動。
今天在荒地中暴露的沉積岩和化石層中可以找到火山灰層。
博物館的科學家們研究了這些火山灰層,並且能夠用輻射測量法對它們進行測量。
這些研究為阿爾伯塔省許多岩石和化石的年代提供了有力的證據。
考古家從阿爾伯塔南部惡地山丘、峽谷、小溪、發現挖掘出化石
在中生代时期,海洋中充满了軟體貝類生物。這是在阿爾伯塔省發现的最引人注目的"菊石殼"化石,這種有7100万年歷史的物種是在石英岩開採過程中發現的,並捐贈给博物館
這是世上保存最完好的裝甲恐龍遺骸。也是阿爾伯塔省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古老的恐龍
人類進化過程的頭蓋骨化石,有一個是北京房山區周口店的化石
展場很大,分成好幾個不同世紀展區
活化石,巨型蟑螂,是生物及植物鏈中重要的回收者
毒蜘蛛 5秒內就能殺死一隻老鼠
異齒龍 Dimetrodon
堅頭類 Eryops 是一種大型兩棲食肉動物
雖然能夠在陸地上行走,但它可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水中,
只露出眼睛和鼻子,然後漂浮在水表面附近,用來捕捉毫無防備的獵物。
很多人上去跟大腳骨比較身高
圓頂龍
草食性恐龍,牠們是北美洲最常見的大型蜥腳類恐龍,成年體型約18米長、體重18公噸。
牠們生活於晚侏羅紀時期,距今約1億5500萬~1億4500萬年前。
巨大的骨頭
Allosaurus 異特龍又稱異龍或躍龍
異特龍是種大型二足掠食性恐龍,平均身長為8.5公尺,最長可達12到13公尺。牠們生存於晚侏儸紀世紀,約1億5500萬年前到1億5000萬年前。 異特龍具有大型的頭顱骨,上有大型洞孔,可減輕重量,眼睛上方擁有角冠。 維基百科
行進中的恐龍肢體、姿態
翼龍
中國科學院捐贈的翼龍原始樣本
三角龍頭骨化石 
厚鼻龍 Pachyrhinosaurus
腿骨
劍角龍 Stegoceras
尖角龍:Centrosaurus
鱷龍:Champsosaurus
掩沒在河床保留下來的鴨嘴龍殘骸
似鴕龍 Struthiomimus 
它原始是在紐約展出,後來被博物館收藏,
經典的死亡姿勢: 頭部向後甩到臀部,腿部呈奔跑狀態
霸王龍的身形十分壯碩,他那短瘦的前肢看起來很不搭配!
它是阿爾伯塔省僅有發現的兩隻暴龍之一
真實的暴龍髖骨,因為很大很重,所以無法安裝在上圖的暴龍骨架上
上圖暴龍骨架上使用的是它的複製品
厚鼻龍
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北美洲。第一個標本在1950年於加拿大亞伯達省發現,並在1950年命名。目前已在亞伯達省與阿拉斯加州發現超過20個部份頭顱骨。
甲龍
又稱大面甲龍,甲龍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地層被發現,屬於白堊紀末期,約6650萬年前。
兩隻正在交戰中的化石,想像一下...或許為了爭配偶或許是為了爭食物..
Woolly Mammoth 猛獁象(長毛象) 
也是一種絕種動物,為什麼導致該物種絕滅,大多科學家推測可能是急凍巨變的氣候所致。
博物館商店
給阿孫買的恐龍 T-shirt  一件含稅 25.15 加幣 ,他很喜歡穿哦!!
很親切的店員
總共參觀三小時,不趕時間很過癮
繼續到博物館對面 米德蘭公園 Midland Provincial Park 參觀
想像一下,這裡曾經是恐龍出沒、活動過的地方
小男生大都是恐龍迷或汽車迷
小教堂
是當地礦工興建的,離博物館很近大概 5分鐘車程,是今天最後一個景點
小教堂只能分批進去不然就會擠爆了,裡面竟然還有鮮花供人拍照用
這對情侶應大家要求當模特兒
原路返回卡加利昨天住的飯店,一路上都沒下雨天氣比早上好多了!
路口停止號誌牌
我發現我們司機先生:不管對向有沒有車,只要有這個號誌牌的,都會停車觀看再開
16:50 回到飯店
行程圖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